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生活指导 >

老人不听话全家都害怕 是什么让老人这么执拗

时间:2016-01-13 16:48:57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小时候常听父母跟子女说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原因自然是听话的孩子少惹事能省心。当子女长大,父母变老,为人子女也希望年迈的父母做个听话的老人、享享清福。然而许多老人的执拗、倔强,不听劝说,甚至偏执逆反,常常使子女和父母之间出现争执,给双方添上许多焦虑和烦恼。有人调侃:老人不听话,全家都害怕!

  老人的执拗总是相同的

  前些天,门诊中一个朋友抱怨,70多岁的父亲在老家感觉心脏有点不舒服,在县医院看了几次,医生说没什么问题。他不放心便安排父亲来北京最大的专科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最后确诊都没什么大问题,也陪父亲逛了几处京城名胜。

  就在订好票要离京的前一晚,父亲又突然感觉胃部不舒服,自言自语“哎……来了一趟北京连胃镜都没做”。朋友听后觉得不妥,就把票退了,做完胃镜没问题再安安心心回去。父亲一听,不乐意了,执拗坚持第二天一定要回家,坚持“无论你做怎样的安排,我明天都是要回去的”。票也退了,专家也联系好了,本来安排父亲做体检都是请假挤时间,现在费力安排好,父亲又不听安排,让朋友焦虑不堪,顿感无助。

  类似的“被老人折磨到头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子女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终于在城市买了房子,便把老家父母亲接到城市团聚,让父母享享福。可是两位老人特别节俭,而且太过头了,整天穿着从乡下带来的穿了十几年的旧衣服,既笨重又不合体,多次劝说老人就是舍不得扔。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父母们总是特别节俭,每天总是会买回一些处理的不新鲜的廉价蔬菜和水果,剩饭剩菜不管多长时间了都不让倒掉,“扔掉太浪费了,你们不吃我自己吃。”一位朋友的老家父母就因为吃了不洁净的剩饭剩菜上吐下泻,又不去医院治疗,直到过了一天后,老人真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才打电话告诉他们。

  还有的老人迷上了养生节目,整天忙着吃这偏方、吃那食材,并时不时去参加一些“养生讲座”,每次都会买回一大堆“营养保健品”,治病的药却不按医嘱吃,结果病情控制不好,劝急了就说“花自己的钱,你们管不着”。

  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患有骨质疏松、腰椎病变等多种慢性病,可一直不服老,家人不让她做什么家务,她就是不听。有一天子女外出后,老母亲踩着椅子去晒衣架上取衣服,不慎身子一歪摔倒在地受伤,结果导致股骨颈骨折,住院手术花了好几万,回家后卧床小半年,还险些丢了命。

  还有一些老人,常常为了领取一些商家店庆等活动的区区几元的促销礼品,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非要去排上很长时间的队,结果拿回家用处不大,自己身体倒不舒服好几天;有些老人,没事儿就喜欢从外面捡回一些可乐瓶之类堆积在客厅和房间,看到小区里有谁家要搬家了卖二手家电,不管三七二十一,冲着划算就买上好几个。

  诸如此类现象在很多家庭都有发生。估计如果来一个“老人不听话”故事征集活动,大概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雪片般的信息。就因为这样一些问题,让子女不知如何是好。

  为啥老人变得执拗

  老人的执拗不是一时的,他们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为何年老了,却开始执拗起来了呢?

  一方面,许多老年人看似不愁吃不愁穿,但精神生活不如意。在子女面前的执拗、倔强,甚至偏执,都是因为在情感上对子女不满意。为人子女平时只顾从物质上予以关照,却很少考虑老人的精神生活。

  还有一些老人的执拗,来源于对过去生活习惯的守旧。很多老人是苦过来的,他们曾经在艰难的物质条件下抚养孩子,所以即使现在生活很好,他们也很难改变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方式。

  还有些老人是思维的不更新,比如他们照看孙辈时,还是自己当年抚养子女的那一套,总认为“我就是这么把你带大的,怎么就不可以这样带孙子”。老人忘记了,这已经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别人的子女,另外现在的生活环境,早已不是当时贫乏年代的背景。

  以父母权威性自居。虽然老人老了,但在他们眼里,子女永远是自己的孩子,长期以来在子女面前的父母威严感,仍然不能丢。“我是你父母,你还得听我的”,这让很多也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感到别扭。

  另一方面,老人执拗,还有子女的责任。我们常常把儿童和老人“物化”,即他们不会被当作独立思考的人,他们常常会被“安排”。一味的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旗号要对方听话,其实是一种粗暴的干预,最后只会让老人情绪更加坚定。

  别让执拗伤了亲情

  老人怎样优雅地变老,年轻人怎样和老人和谐相处,成为一门学问。

  对老人而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时代和环境,遇事多听子女的建议。

  对于节俭、家长权威等要有新认识,以前正确的一些观念未必永远正确,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要提倡,要学会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益处。对于养生保健要科学对待,不迷信,不盲从。

  对年轻人而言,建议对老人多些理解和包容,平时多和老人交流,多让老人接触外面世界的新鲜信息,开阔老年人视野。

  其次,多让老人讲讲他们过去的故事,听听老人们为什么喜欢这样做,比如身体疼了希望怎么样被对待,是不是担心回家后没人照顾,是不是怕给子女添麻烦;遇事多和老人商量,老人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才能够听得进去他人的意见。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老人“物化”,做什么决定事先征求老人意见,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老人观点不符合当下情况,请和老人讲明利害关系,通常老人三思后会做出适合的决定的。

  当然一些老人出现严重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反常,甚至是人格的巨大变化,诸如焦虑、抑郁、拾荒癖、囤积癖、被害妄想等,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