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饮食营养 >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这几点

时间:2016-06-08 13:19:07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端午节到,各种各样的粽子琳琅满目,网上更是开始了粽子的甜咸大战。但是粽子虽然好吃,但是想要吃得健康,以下情况需要多注意哦。

  

端午节吃粽子要注意这几点

  中医养生专家提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粽子果腹,夏天来了,多吃清淡食物可能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用粽子,由于市面上很多粽子内油量、糖分太多,而且多以糯米为主料,并不太适宜上述患者使用,如果进食过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邓杲说,上述人群最好少吃为妙,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粽子怎样吃才科学?

  自家在包粽子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红豆、杂粮米等。另外,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可配点白萝卜加以食用,让湿气尽快排出体外。就算是成年人,在端午节前后也不可餐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如时令蔬菜水果等。

  糯米热量偏高,因而我们食粽子每次不宜过多,以1-2个为宜。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质,黏度高、不易消化。因此在做粽子时,加上一些杂粮米或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等,可减少肠胃负担。吃粽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能帮助消化。吃粽子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但不能配冷饮,因为那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

  粽子搭配什么吃最好

  粽子配红茶,爽口

  吃多了用糯米做成的粽子后,人总会感到肠胃不舒服,还有可能消化不良。而热的红茶有去油腻的作用,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红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

  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人感觉到滞胀。

  粽子配蔬菜,健康

  由于过节期间家里的粽子非常多,所以很多人一日三餐里便多了粽子这道佳肴,更有人索性用粽子来代替主食。在把粽子当主食时,应该再配上一大盘蔬菜与一份水果,这样才能做到营养均衡。尤其是粽子中的蛋黄、肥肉等馅料都属于高胆固醇食物,如果在食用时搭配上青菜,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有利于体内胆固醇的排出。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粽子蘸炼乳,浓郁

  在西餐中最常见的炼乳,摇身一变成了粽子的最佳拍档。把粽子切成块后,蘸上炼乳,可以让粽子变得更有味道。但蘸炼乳吃的粽子不能选用咸粽,因为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让人感觉到腻。除了蘸炼乳外,还可以蘸白糖、蜂蜜,这都是比较传统的吃法,特别点的还可以在粽子上撒上果汁,酸酸甜甜的感觉也很不错。

  有些人喜欢把粽子放冰箱后冰一段时间再吃,这样的粽子又硬又冷,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取出来后,充分加热变软后再吃。

  蛋皮煎粽块,香脆

  外面一层是薄薄的蛋皮,里面则是切成块的粽子,咬下去外面香脆,里面酥软,而且有着浓浓的粽子香味。制作方法很简单,把鸡蛋打成汁后,加少许淀粉,搅拌均匀后裹在块状的粽子上,再把粽子放进锅中,轻轻一煎即可。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专家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那么在外面购买粽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1、要选购有QS(食品质量安全许可证)标志的商品;其次,查看标签:商品标签上应标明商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号;食用时查验主要原料及配料与标签是否相符,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三无”产品。

  2、警惕“返青粽叶”。为保持粽叶新鲜诱人,一些商家采用化学染色手段,在浸泡粽叶时加入工业硫酸铜和工业氯化铜,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使其表面光鲜、色泽鲜绿。而人体过量或长期摄入铜,会使大量铜元素积蓄于肝脏,引起铜中毒。

  3、最好到正规商场、大型超市购买粽子,同时留存有效购物凭证,以备日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千万不要为了贪便宜或者方便,在一些流动的小摊贩手中购买,因为其流动性较大,即使发现有质量问题,也难以维权。

  4、吃粽子时若感到有发酸、发苦或馅口味不对时,千万不要食用。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市场上的粽子有的是新鲜的,有的是冷冻的,还有的是真空包装的。新鲜的粽子在现在的室温条件中只能保存几个小时,因此,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就可能变质。

  5、消费者如果有时间,最好自己购买优质的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自己动手包粽子,吃得更放心。

  6、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拨打工商部门12315举报电话或向当地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投诉,维护合法权益。

  吃粽子要注意哪些问题,您知道了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