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把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这一时期是小宝宝脱离母体,为独立生活进行生理调节的适应时期。
由于内外环境发生极大变化,而其适应能力又不完善,新生儿在初生后第1~2周特别容易生病,如溶血、体温不升、出血、体重下降、感染。同时,分娩过程中带来的产伤、窒息以及先天性畸形也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问题。正因如此,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从出生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生理征象变化,早期识别病理征象,有助于防治新生儿疾病。
年轻父母呵护新生宝宝,要细心观察小宝宝的日常饮食作息,留意细节,具体关注下面的10个关键词:
3 哭声
哭声是婴儿的语言,也是表达自己要求的一种方式。正常婴儿哭声响亮,满足要求后就安静了。
小宝宝嗜睡、少哭、哭声弱或过度啼哭,这些现象他是生病的信号。小宝宝的病理性啼哭一般以腹痛、口腔痛及头痛最常见。
4 体温
正常新生儿体温波动在36℃~37℃之间。使用体温表经常测量孩子体温,有助于及早发现体温失衡如发烧(体温>38℃)或低体温<36℃)。用手经常摸一摸孩子的手脚,也会觉察到体温变化。
5 大小便
正常新生儿一般在生后第一天排便,在12小时内开始排出墨绿色胎粪,约2~3天排完。
若生后24小时没有排出胎粪或48小时没有排尿视为异常情况,应检查是否为先天性尿路畸形或肛门闭锁。
若发现孩子大便为柏油样,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以维生素K缺乏居多;如果是鲜血便提示肠出血;每天大便次数超过6次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患有肠道感染。
(责任编辑: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