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晚上睡着后大量出汗,额头、鼻尖、脖子、后背上都是汗,甚至连枕头都湿了。夏季过后,受营养不足、疾病等因素影响,小儿机体相对处于较虚弱的状态,夜间大量出汗不但会着凉、引发呼吸道感染,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
对于这些出“虚汗”的孩子,要从调理入手,使机体阴阳达到平衡状态。
秋季多汗的中医理论
小儿夜间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中医称为“盗汗”,多为阴虚,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出虚汗”。炎热夏季,小儿苦于高温热浪,身体排汗量增加,致使气阳不足,津液亏损,机体内津液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且天热小儿大量饮水以及生冷瓜果的摄入,会影响食欲,表现不爱吃饭,有饱腹感,这样食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而有很多孩子患上了疾病,病愈后的机体同样处于较虚弱的状态。白天,小儿活动量大,皮肤汗液随之蒸发不易积存。而夜间由于盖被过厚、睡前喝牛奶、热饮料等原因,身体产热增多有助于体内津液随之发泄出来,因此,小儿才会表现出大汗淋漓。
多汗小儿有那些证候
一般经常出虚汗的孩子体型消瘦,情绪不稳定,易烦躁。打不起精神来,显得没有力气,在幼儿园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在家中喜欢静坐,选择那些运动量小的游戏。饮食上挑剔,食量小,偏爱粥汤类较稀的食物。常感觉口干,因而饮水较多。家长可发现孩子的面色没有光泽,口唇淡红,舌质淡,舌苔少,并且手足心发低热。大量出汗会引起伤风感冒等疾病,引发支气管炎、喉炎、鼻咽甚至肺炎,对小儿的身体影响较大。
中医治“虚汗”重在调理
中医对该类虚证,可通过中药和饮食进行调理,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可应用中药太子参、百合、五味子配合其它药物煎服,或每晚睡前服用龙骨、牡蛎粉等,以滋阴潜阳。通过益气固表,加强身体的敛汗止汗功能。提到饮食调整,很多家长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补药、补品、大鱼大肉。不管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让孩子突击食用人参、鹿茸、鸡鸭虾鱼肉、生猛海鲜等,以 “大补”。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可取,秋凉后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营养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其实,只要做到一日三餐饮食规律,高蛋白食物、谷类、蔬菜、水果粗细搭配合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就可以了。多喝粥类,如红枣莲子粥,冰糖银耳粥、百合龙眼粥等等,对滋阴益气有很大的好处。
出虚汗孩子的护理
小儿出虚汗一般在初睡时最多,家长可等孩子熟睡后适当减去孩子身上的盖被。发现出汗较多时,可用柔软的毛巾将头发、面部、身上的汗液拭干,并帮孩子侧翻身,防止身下存汗。关闭窗子,防止对流风直吹孩子身上而着凉。
锻炼身体无疑是改善小儿体虚的重要手段,父母最好利用早晚时间,带孩子外出散步及活动,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延长散步的距离,增加活动强度。也可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完成后给予一些小小奖励,或鼓励孩子参与同伴游戏。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改变小儿出虚汗的证候。
(责任编辑:K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