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竖起大拇指)
1 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对于孩子经常性的言行举止中,凡是做得对的,就应该给予肯定说:好!
2 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一位苦恼的妈妈说:“……我的孩子上中学了。为了能让他好好学习,我们制订了一个奖励制度:成绩得良奖50元;成绩得优奖100元。开始还真管用,他一回家就看书、温习功课。可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出现了厌倦学习的情绪。我们只好加码(钱),但看来效果不大……可愁死我们了!”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同这位母亲一样的困惑:动辄给孩子金钱、物质的许愿和奖励,开始时的确奏效,但慢慢地就不尽人意,甚至有时起到相反的作用,导致孩子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发展到孩子把学习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那么,为什么奖赏这招儿不灵验了呢?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先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他对第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画得好,就给奖品。”对第二组说,“我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点评,他竖起拇指说:“好!”三个星期后,实验发现,第一组孩子的绘画的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画;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样喜欢绘画。
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做过多次验证,结果是相同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发奖固然能够强化孩子的某种良性行为,但是又存在这样的可能:孩子只对奖品本身感兴趣,而缺乏对被奖行为的兴趣。
重物质,轻精神。孩子考好了,家长不是奖人民币,就是奖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位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优秀,家长一高兴,花四百多美元给孩子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但却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奖励。国外流行这样一个观点,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经常表扬、肯定孩子勤奋、刻苦的行为,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使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学习热情,让学习行为更为踏实、长久,而且精神奖励绝对经济、实惠。
怎样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相信“一只手”的家教理念会给每一位家长都带来深刻的启迪——
“一只手”托起您的孩子,竖起你的大拇指对孩子说一声:“好!”这对孩子来说,是比金钱等奖品更高的奖励。
“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高度”影响着孩子的“高度”。“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长的正确指引决定着孩子成长的方向。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有个幼儿园曾搞过一个活动,让幼儿感知有些废弃物是可以制成玩具的,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这项活动是在小班进行环保专题系列教育的基础上设计的,主要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了解有些废弃物还有用途,从而获得“化废为宝”的浅显道理。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时装表演,所以老师必须进行场景的布置和道具、饰品的制作。做这些道具需要些什么材料?又需要哪些工具?这是一个需要幼儿参与讨论的环节,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想要扮演的角色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利用身边多种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启发幼儿。漂亮的小姑娘安娜发现五颜六色的吸管可以串成一条项链,平常比较调皮的普鲁键居然用报纸卷成管状后交给老师说:“这是一条皮带。”老师很高兴,赶紧不失时机地肯定他们的表现,伸出大拇指说:“好!做得很不错!”简单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感到既满足而且很有成就感。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至于做的好不好又是另一回事。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创作,更喜欢有成就。一有成就感,就有自信心;成就感愈多,自信心愈强;自信心愈强,愈容易成功,两者互相起作用。为此,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要善于伸出大拇指,对孩子的行为多说“好”,这能增加孩子的兴趣和勇气,尤其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的孩子,对于他们能否建立自信和走好整个人生的路,都会有着巨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