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吸奶器没用对,“坑娘”
母乳喂养的好处,现在已经普及得很广泛了。但对新手妈妈来说,知与行,总是有着那么一点差距。
昨天,一位坐诊的医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门诊推出后,90%的妈妈都是来咨询治疗母乳喂养时出现的乳腺问题的。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病症都是因为不规范或不合时宜地使用了吸奶器引起的。
误区一:
“吸奶器吸不出就是没奶了”
29岁的赵女士,做妈妈十几天,一直很焦虑,因为没奶。
赵女士生了个女儿,从孩子吃到第一口奶开始,她就发现,女儿还弱小,吸吮力弱,总是因为吸不到奶急得哇哇哭。赵女士心疼,明知孩子吸吮有助于乳汁分泌,但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用吸奶器帮忙。结果十多天过去了,吸奶器每次最多只能吸出20毫升左右的乳汁;不得已,她只好给孩子添加了奶粉。
这两天,她发现双侧乳房都有硬块,就来就医了。
宁波市中医院妇科主治中医师郑书真试着给赵女士推拿了几下,很快就有不少乳汁流了出来。
郑书真说,赵女士的母乳并不少,但是她错误地使用了吸奶器,以为吸不出来就是没奶了。
其实,母亲的乳房就像一个仓库,乳汁通过乳腺被运送到乳窦,再被挤出或吸出。赵女士使用吸奶器时,只把乳窦内的乳汁吸出来,经常这样,乳腺管不通畅,渐渐形成了奶块。
宝宝的吸吮是刺激乳头、增加奶量的最好方式,新生宝宝吸吮力弱,妈妈不要着急,慢慢用手从乳根部位辅助推送,方便母乳排出,如果必须使用吸奶器,也要用这种方式辅助,否则时间久了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渐渐就真的没奶了,要么是奶块越来越多,乳房越来越涨,但乳汁出不来,最后乳头破裂感染,造成乳腺炎。
误区二:
“不给孩子喂夜奶没关系”
30岁的邓女士在做妈妈前睡眠就不好,出了月子,婆婆心疼她,主动请缨晚上带孩子。邓女士考虑自己的身体实在吃不消,就同意了。
当时,邓女士的母乳量还挺多,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用吸奶器吸好,放入奶瓶,让婆婆在后半夜给宝宝吃,她觉得,这也是母乳喂养,和宝宝直接吸吮差别不大,而且白天宝宝自己吸,已经起到了刺激乳头促进母乳分泌的作用。
本来邓女士是想母乳喂养至少一年的,但几个月后,她发现母乳越来越少,现在宝宝6个月了,她几乎快没奶了,听说有产后门诊,赶紧到医院来咨询。
郑书真说,邓女士的母乳少,主要是因为睡前有使用吸奶器的习惯,错过了泌乳素水平最高的时段。
泌乳素也叫催乳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妇女在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旺盛,以促进乳腺发育与泌乳。泌乳素的分泌一天中变化很大,一般在睡眠中分泌量都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清晨3、4点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约是中午的一倍。
赵女士虽然睡了整夜的安稳觉,但在泌乳素活跃期没有刺激乳房排出乳汁,长期如此,身体接收到“不需要母乳”的信号,母乳就慢慢减少了,所以吃“夜奶”还是很重要的。
误区三:
“乳汁太多就要用吸奶器吸空”
俞女士今年25岁,这位年轻的妈妈,母乳很多,宝宝根本吃不完,乳房总是胀痛。一位做医生的朋友告诉她,宝宝吃饱后,要用吸奶器把乳房吸空,否则会造成淤积,乳腺管被堵住。
俞女士觉得有道理,就按照这个方法频繁使用吸奶器,直六个月后,她要回单位上班了,乳汁一点没见少,每隔一会儿,就要去更衣室把奶挤出。前几天,因为接待一个国外的重要客户,她没有及时吸,等忙完,只觉得乳房又胀又疼,再吸,吸不出来了,只好去了医院。
郑书真说,俞女士这样的妈妈遇到了不少,好多来就医时已经发展成乳腺炎了。
其实,这些母乳量比较丰富的妈妈们,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乳汁分泌得多,她们担心淤积,就不断用吸奶器;但这个吸的过程,实际上是刺激了乳房,乳汁分泌会更多。
正确的方法是,在乳房涨时,排出部分乳汁就可以了,最好是用手挤,实在不会操作就使用吸奶器,慢慢拉长排出的间隔时间,同时慢慢减少每次的排奶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会慢慢达到“供需平衡”。
宁波宁波母乳喂养指导兼宅妈妈认证哺乳顾问林彤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大多数的妈妈都在过度依赖吸奶器,其实,这个工具,在不是必须使用的情况,尽量不要用。
那究竟什么时候是必须使用的?林彤说,只有三种时候合适,第一种是维持泌乳,比如宝宝刚出生后,母婴分离;或者因为生病输液等暂时不能喂奶等,为了防止回奶,适当使用;第二种是母乳太少需要追奶,除了宝宝吸吮,适当使用吸奶器刺激乳头,产生更多乳汁;第三种是奶太多,在没有调节到“供需平衡”前,可以用吸奶器适当移出一些。(通讯员 刘扬 本报记者 李竹青)
(责任编辑:)